1. 首页 > 星座性格 > 文章页面

中国少数民族过年风俗(少数民族过年的风俗)

我国 少数民族的习俗及服饰有哪些

今天给各位分享中国少数民族过年风俗的知识,其中也会对什么少数民族10月份时候过年进行解释,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,别忘了关注本站,现在开始吧!

本文目录

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中国哪个少数民族在10月份左右过年

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:

中国少数民族春节习俗

1、火把节:火把节是彝族、白族、纳西族、基诺族、拉祜族等火把节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,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,蜚声海内外,被称为“东方的狂欢节”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,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,主要活动有斗牛、斗羊、斗鸡、赛马、摔跤、歌舞表演、选美等。在新时代,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,产生了新的形式。

2、泼水节: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,泼水节在傣历六、七月,这天清晨,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,挑着清水,先到佛寺浴佛,然后就开始泼水节,一般持续3至7天。第一天傣语叫“麦日”,与农历的除夕相似;第二天傣语叫“恼日”(空日);第三天是新年,叫“叭网玛”,意为“岁首”,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,最吉祥的日子。

3、拉鼓节:拉鼓节是苗族传统节日,苗语称希牛。大节每13年举行一次,拉4米多长的鼓;小节每3年举行一次,拉1.7米长的小鼓,节期均为3天。节庆活动分为箍鼓、唱鼓、拉鼓、葬鼓阶段,远亲近戚纷纷前来“吃鼓”,一起欢度节日;主人们分鼓吃猪肉,杀鸡宰鸭,盛情款待,整个村寨沉浸在欢乐之中。拉鼓节意在祭祀祖先,祈求风调雨顺,村寨兴旺,祭祀性与娱乐性融为一体。

4、端节:端节是水族传统节日,水语叫“借端”。端节原先是在统一的日子里大家集中在一块过的,后因人员过多,住地分散,为便于过节时互相往来,互相庆贺,经协商,定于水历十二月至次年二月(农历八月至十月)间第一至第七个亥日分期分批过节。习惯上是长房住地的人先过,晚房后过。节期忌晴,以有雨为吉,预兆是年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。

5、走坡节:仫佬族青年传统社交节日,节日里,男女青年盛装打扮,三五成群来到预约的峒场或山坡上,对唱山歌,结交友情,寻找情侣。初次相会对唱《相逢歌》,告别时,互赠毛巾、布鞋等随身带的小礼物;二次对歌相逢,彼此称“双”;第三次相逢对歌改称“旧”。通过多次对歌,情意日增,不少青年互结同年,相爱定情。现代走坡又增添了球赛、下棋等活动内容。

扩展资料:

汉族的传统节日

1、春节:中国汉族的春节习俗,一般以吃年糕、饺子、糍粑、汤圆及肴馔为主;并伴有掸扬尘、洗被褥、备年货、贴春联、守岁、拜年、给压岁钱等众多活动,极尽天伦之乐。中国人过春节还有挂中国结的习惯。大年三十之前天津人有到古文化街乔香阁请中国结的习俗,取乔香纳福之意;温州人有去自己的信教虔诚祈祷,希望能够在新的一年里,与家人一起获得幸福。

2、元宵节:又称为上元节、上元佳节、小正月、元夕或灯节,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,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。元宵,原意为“上元节的晚上”,因汉历(农历)正月十五“是上元节”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,后来节日名称也演化为“元宵节”。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。元宵之夜,大街小巷张灯结彩,人们赏灯,猜灯谜,吃元宵,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。

3、中秋节:中秋节又称月夕、仲秋节、秋节、八月节、追月节、拜月节、团圆节,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东亚诸国中的传统文化节日。在传统历法中,将每一季节分为“孟、仲、季”三个月,汉历(农历)八月十五,恰值秋季之半,故得名。

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,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,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。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,秋天祭月的礼制。中秋就是源自古代的祭月。月圆人团圆,表达了中国人在那轮圆月中寄托的无数美好愿望。

参考资料:少数民族节日—百度百科

苗族,因为分布的地区非常广,我们国家少数民族的居住状况是大杂居小聚居的状况,而苗族又是在历史上,迁徙的历史过程比较长,涉及到的地域面积比较大,所以各个地方过年的时间没有一个非常准确的日子。像你刚才说的10月过年或者11月过年,有,个别的地方,像在云南有一部分苗族,海南也有苗族。

他自己最关心的可能就是一年的农事要结束了,或者在一年中最后一次收获基本上做完了,选择这个时候过年,在10月份、11月份。有的延长时间,苗族也有这个情况,延长时间甚至有小年、大年、尾年,过尾年的时候恰恰就已经到了正月十五的时候。

OK,关于中国少数民族过年风俗和什么少数民族10月份时候过年的内容到此结束了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看看这些少数民族春节习俗,与汉族过年都有哪些不同

联系我们

Q Q:

微信号:

工作日: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

微信